在线溶解氧仪能够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,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数据。然而,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长期稳定性,掌握高效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至关重要。
一、工作原理
在线溶解氧仪通常采用电化学法(如极谱法或原电池法)或光学法(荧光法)进行测量:
1.电化学法:通过电极反应测量氧分子在阴极的还原电流,计算溶解氧浓度。
2.光学法: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光激发下的荧光寿命变化来测定氧含量,具有无需电解液、维护简单的优势。
二、高效测量方法
1.选择合适的传感器
-电化学传感器适用于长期稳定监测,但需要定期更换电解液和膜。
-光学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强,适合高污染或低流速水体,但成本较高。
2.正确安装与位置选择
-避免安装在气泡聚集或水流停滞的区域,确保传感器与水充分接触。
-在污水处理或河流监测中,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,避免靠近曝气设备或排污口。
3.定期校准
-零点校准:使用无氧水(如亚硫酸钠溶液)校准零点。
-斜率校准:在饱和空气或已知氧浓度的标准溶液中进行校准,确保测量准确性。
-校准频率取决于使用环境,建议每1-2周校准一次,污染严重时需更频繁。
4.优化测量条件
-温度补偿:溶解氧受温度影响较大,仪器应具备自动温度补偿功能。
-流速控制:电化学传感器需要一定流速(通常≥0.3m/s)以确保数据稳定,可使用搅拌装置辅助测量。
三、操作技巧与维护
1.日常维护
-清洁传感器:定期用软布清洁电极表面,防止生物膜或颗粒物附着。
-更换电解液和膜(电化学传感器):若发现响应迟缓或数据漂移,应及时更换。
-检查电缆和连接:避免因线路老化导致信号干扰。
2.避免常见干扰
-气泡干扰:安装时倾斜传感器或使用防气泡装置。
-盐度影响:高盐度水体需选择专用传感器或进行盐度补偿。
-化学物质干扰:H₂S、Cl₂等可能影响电极性能,需选择抗干扰型号。
3.数据记录与分析
-结合pH、温度、电导率等参数综合分析溶解氧变化趋势。
-使用数据记录仪或云端监测系统,实现长期数据追踪和异常报警。
四、应用场景优化
1.污水处理:在曝气池中监测DO,优化曝气量,降低能耗。
2.水产养殖:实时监测溶氧,防止鱼类缺氧,提高养殖效率。
3.环境监测:在河流、湖泊中布设在线DO仪,评估水体自净能力。